近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精準澆筑到位,由中鐵建設承建的雄忻高鐵河北段阜平站、唐縣站、曲陽站、望都北站四座站房主體結構實現全面封頂,為后續工程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雄忻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京昆通道的骨干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雄安新區“四縱兩橫”區域高鐵網的重要橫向動脈,戰略意義重大。線路東起雄安新區雄安站,西至大西高速鐵路忻州西站,橫跨河北、山西兩省,全長342.661千米,設計時速350公里。
阜平站地處阜平縣山區,基礎結構施工過程面臨不均勻片麻巖地質、土質快速風化、易脫落等嚴峻挑戰。中鐵建設雄忻高鐵站房技術負責人李永甫介紹:“團隊創新應用GRF裝配式基坑護坡新技術,不僅有效解決了復雜地質條件下的邊坡穩定難題,更徹底規避了傳統噴護工藝產生的粉塵和廢水污染,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較傳統工藝預計縮短工期約15%,有力踐行了低碳節能與標準化建設理念。”
阜平站主體結構封頂現場(中鐵建設華北公司 供圖)
曲陽站基礎坐落于高硬度白云巖地質上,巖層堅硬,開挖難度極大。施工現場采用“炮錘破碎+機械協同清運”的高效作業模式,投入12臺專業鑿巖、挖掘及運輸設備,歷時40天,成功啃下13000立方米硬巖的基坑開挖“硬骨頭”。與此同時,面對后續高達15米的超限支撐架體和異形屋面梁的施工難題,項目團隊通過深化BIM應用、優化模板支撐體系、實施架體加密加固等綜合技術方案,順利成功實現結構封頂。
望都北站與唐縣站均位于砂層土質區域,樁基施工面臨成孔困難、極易塌孔的共性難題。項目團隊深入研究地勘報告與試樁數據,對管樁承載力、入巖深度等關鍵參數進行精準分析。經多方案比選與試驗,最終創新性采用“旋挖鉆孔植樁”工藝。該工藝單樁成孔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約1.3倍,成功破解了砂層成孔瓶頸,唐縣站僅用23天高效完成132根樁基施工,望都北站更是以15天順利完成107根樁基施工,樁基施工周期大幅縮短20%以上。
望都北站主體結構封頂現場(中鐵建設華北公司 供圖)
隨著站房主體結構全面封頂,雄忻高鐵河北段阜平站、唐縣站、曲陽站、望都北站工程建設將有序轉入室內外精裝修、機電設備安裝及幕墻工程等階段,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實現外立面全面亮相。
雄忻高鐵河北段新建站房建成投用后,將顯著提升阜平、曲陽、唐縣、望都等縣域的交通樞紐功能,緊密拉近其與雄安新區及京津冀核心城市的時空距離,對完善京津冀地區高速鐵路網絡格局,促進沿線地區經濟社會實現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