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雅魯藏布江河谷,新栽的白榆苗已抽出嫩枝。隨著最后一株沙棘落地生根,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山南段桑耶社區1號片區主體完工,標志著中鐵二十三局在世界海拔最高省會城市實施的重大生態屏障工程取得重要進展。
在氧氣稀薄的3800米高原上,2817.5畝荒坡成功披綠。中鐵二十三局建設者克服低溫缺氧、凍土施工等極限挑戰,完成油松、白榆等13個樹種共23萬余株苗木栽植,配套建設85千米圍欄及12座高位水池。現階段苗木平均成活率突破95%,創下高寒地區大規模造林新紀錄。現場總工程師表示,傳統方法在這里成活率不足60%,現在每提升1個百分點都是技術突破。
項目建設團隊(柏先林 攝)
項目地處藏區,生態脆弱,為此,項目部專門聘請了藏族同胞擔任文化協調員兼翻譯。他們不僅在項目部管理人員與當地群眾語言溝通不暢時架起橋梁,更深入牧區耐心宣講植樹造林在遏制沙化、涵養水源、提升生態承載力等方面的長遠益處,有效化解了公眾疑慮。
主體工程完工只是新起點,項目將轉入智慧管護新階段,運用林業遙感智能監測系統等先進技術對林木長勢、土壤墑情及環境變化進行實時監控與分析,為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建設積累寶貴的關鍵技術和管理經驗。
5月苗木開始生根發芽(柏先林 攝)
這片新林區的建成,顯著提升了當地的生態防護能力,未來將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抵御風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桑耶社區1號片區的成功經驗,為拉薩南北山后續片區及其他極高海拔地區生態修復提供了可借鑒的技術與管理模式,為改善西藏生態環境作出了積極貢獻。